求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心得

2021-11-18 01:49  阅读 155 次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落脚点”。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越性”。为此,本人在高中年级进行了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下面谈谈这两年在《关于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中,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谈几点体会:一、切实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只提出问题,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的优劣等都由学生来完成。我们充分尊重学生,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探索不拘常规的方法。对他们提出的每一种方案都不妄加评论,而是引导他们用实验来验证。例如一个小组想研究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振动图象),他们提出来的第一个方案是在振子上捆上一支铅笔,让铅笔随振子做简谐振动,铅笔头在白纸上就会画出每一时刻振子的位置。实验结果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铅笔画出的线相互重叠,分不出不同时刻振子所在的位置;第二是振子的振动由于铅笔与纸间的摩擦,很快就停止了。他们提出的第二个方案是在单摆上捆上毛笔,让单摆做简谐振动,同时匀速拖动单摆摆球下方的白纸。实验结果是解决了位置重叠问题,带来新的问题是毛笔尖在竖直面内作圆周运动,很难同时解决毛笔尖与白纸的摩擦和有e68a84e8a2ad些地方画得上,有些地方画不上这一对矛盾。接着他们提出第三个方案,用装有水的小瓶做摆球,小瓶在摆动过程中,瓶内的水不断往外滴,同时匀速地拉动下方的白纸,这样就在白纸上留下一系列水滴,然后将这些水滴用光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了振子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非常理想。他们还根据白纸上水滴的疏密程度,说明了单摆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在汇报过程中,同学们提出了瓶中水往外流的过程中,单摆的摆长发生变化的问题,也有同学提出可不可以展示一下得到的图形。确实,摆长发生变化是客观的,由于水滴在白纸上,水干了,图形也就不明显了,自然汇报时没有拿出相应的图形。接着他们回家又设计了第四个方案,在白纸上铺上玉米面,然后在一个很小的瓶子中装满胶水,重复第三个方案的实验,等胶水干了,将其余的玉米面倒掉,这样有胶水粘住的玉米面就留在了白纸上,可以保留。通过这一事例,可以发现,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打破了教材的条条框框,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首先教师是一位“听众”,要善于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其次是一位“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领路人”,要让学生从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感到自己的成功,同时感知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第三才是一位“评判者”。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前两个角色的充分发挥上。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145375.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