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济济的卫国,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

2021-12-02 01:54  阅读 106 次

有人才的卫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一言以蔽之:卫国出产人才,却没有留得住人才。

卫国作为春秋的小霸主,曾经也一度非常了得,卫国的地理位置,使卫国经济发达,人才辈出,像吴起、商鞅、吕不韦等,都是能影响一国兴衰的大人物,如果这些人被卫国成功加以利用,卫国的面貌必然会焕然一新。

但是,卫国的地理位置和自身条件,再加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君主,卫国的人才很难在卫国大施拳脚,实现毕生的抱负,于是纷纷游走他乡,为别国所用。

卫国人才济济,但不为卫国所用,这是卫国不能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积极评论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春秋战国时,为什么卫国会出现那么多人才?

卫国是中原的一个国家,地处中原核心。在春秋开场时,还是比较强大的,当时的卫武公护送平王东迁,是大功臣。可是,卫国也是衰败最快的,在公子州吁弑杀卫桓公(春秋第一例弑君事件)后,卫国实力就下降了,到了卫懿公,因为好养鹤,把国家都搞灭亡了。靠着齐桓公才复活。

但从此,卫国就越来越弱小,到了战国也没有跻身七超。

不过,国家虽弱,但卫国人才却最多。战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很多都是卫国人。像商鞅、吕不韦、吴起都是卫国人。

那卫国人才为什么多呢?

一是这里处于中原腹地,是文化核心区。各国思潮交流比较多。而且卫国很早就退出争霸,反而成了各国交流的中心,成为了缓冲地带。这也带动了卫国文化的发展。人员流动性大。像吕不韦就是到处做生意的。

二来,卫国是一个比较富有的地方,有钱就读书人多。

三来,跟卫国的立国有关系。当年,西周第一位周公将殷商之地封给自己年轻的弟弟姬封建立卫国,周公特地作《康诰》、《酒诰》、《梓材》,告诫他:“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

意思是说,一定要找到殷族的贤良君子,向他们请教先殷兴起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败亡。这其中,爱民应该是最重要的。

这个思想可以称为卫国的建国思想,卫国人继承这个思想,将卫国建成了中原有名的君子之国。有道德洁癖的孔子在卫国居住长达十年。而卫国也因此成为周朝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

卫国也可以说是商人的后代,思想上也放得开,没有那么多周礼的包袱。

所以,从春秋到战国,卫国人才不断,只是国家平台太小,没办法给他们施展的空间,只好跑外面去打工了。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148944.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慧学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