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部分有什么要点

2022-09-21 17:13  阅读 70 次

具体了解细胞,知道细胞里面有线粒体、高尔基体、核桃体、细胞核等等,再扩展开来每种细胞器有几成膜、有什么作用等,从而了解细胞的成长分裂等过程。再了解一下生物链就可以了。一定要深入了解,特别是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123中涉及的科学方法

观察法:高中教材中未对观察法的内涵和要求作正式表述,而是通过介绍有关科学史内容、安排观察活动等,让学生领悟和运用观察法。

实验法:高中教材中又进一步结合具体实验作了阐述,包括“控制变量——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对比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预实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

模拟法:必修1教材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必修2教材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必修3教材中“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所采用的都是模拟法。

细胞学说的提出,是运用了归纳推理;孟德尔对测交实验的预测,则是运用了演绎推理

提出假说,如生物膜结构的探索——流动镶嵌模型

萨顿的推理(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的平行行为,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就是类比推理的范例

教材中需要运用数学方法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孟德尔的遗传规律,DNA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遗传密码,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种群的增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究的活动有:(1)必修1教材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2)必修2教材中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碱基与氨基酸对应关系(思考与讨论),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思考与讨论),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3)必修3教材中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模型方法——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如人工制作或绘制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等;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等;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J”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应该指出,物理模型既包括静态的结构模型,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模型,如教材中学生动手构建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血糖调节的模型等,就是动态的物理模型。

调查法——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等等

以上是一些大类,还有一些我不太会归类的:
分离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类似的还有荧光标记法
调查种群密度:样方法、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计数板计数法)、黑光灯诱捕法
DNA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定量分析
色素分离——纸层析法
还有一些不怎么严谨叫法的方法
吸水胀破法、染色排除法、压片法、引流法、切片法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164742.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