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如何学语文?

2022-10-01 16:57  阅读 5 次

古代注音法

古代虽没有拼音字母,却也产生了不同的注音方式。读若法是一种用汉字来为汉字注音的方法,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首次使用“读若法”来注音的著作。例如,《说文解字》中记载“儡,相败也,……读若雷。”

用“雷”来标注“儡”的读音,只要会读“雷”,就能知道“儡”如何读。不过,读若法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即不能完全反映出汉字的正确读音,有些读音过于相似则会引起读音的混乱。东汉末年,古人在读若法的基础上创造了直音法,减少了读音混乱的问题。

直音法

是采用读音完全相同的汉字为不认识的字注音的方法。例如,许多人不认识“涊”,但若以“碾”字注音,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不过,直音法虽浅显易懂,但它与读若法的缺点如出一辙,即很有很出现某个汉字没有同音字的情况。

例如,“丢”字,人们无法找到同音字为其注音。在读若法与直音法推行之后,人们又发明了反切法。

反切法

三国时期的学者孙炎所著的《尔雅音义》乃是第一本使用“反切法”注音的著作,作者孙炎还被誉为反切法创始人。

隋唐时期,反切法逐渐完善,并被使用了1500多年,直至近代才被废除。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的读音拼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方法。例如,《康熙字典》中记载“坛,徒干切”,“坛”字的读音便是采取用“徒”字的声母t与“干”字的韵母an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166215.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