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一般来说,对联都是平仄相对的,为什么有些对联的首字不会呢?例如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2019-03-22 17:10  阅读 2,150 次

对联平仄

一般来说,对联都是平仄相对的,为什么有些对联的首字不会呢?例如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问题补充:也就是说,有些对联的首字不会平仄相对。
●这个,如果是“律句”,就是类似五律、七律的句子,则和近体诗一样,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是上声,一是入声,都是仄,就没关系;而四言、六言的对联句也大体上遵循奇数不拘偶数拘的规律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则有些不同,事实上这个对联在平仄上并不讲究,畜和谷都是入声,都属于仄,而按照奇数不拘偶数拘的规律,六和五可以不拘,但畜这里应该是一个平声字。

广西钦州二中校门对联平仄不太合要求可以吗?

问题补充:钦州二中校门对联

•横批: 八桂黉门
•上联: 钦江洗墨育桃李
下联: 文峰卓笔写春秋
•对联意像:
钦州二中是广西示范高中。钦江是钦州的母亲河,从钦州二中右侧向西流入北部湾。文峰位于钦州二中正前方约十多公里,从平地卓然 独立。全联把钦州二中幻化为一个教育巨人,他执文峰山为笔,蘸钦江水为墨, 以为国育才己任,努力谱写钦州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对联内涵:
横批:黉门,音hong第二声,古称学校的门,借指学校,横批突出钦州二中在广西教育的地位和办学追求。
上联:“钦江”点明二中地理环境,“洗墨”,借王羲之池水洗墨终成书圣的典故,喻二中人勤教苦学,桃夭李华,英才辈出。暗含二中"自强不息,成名成家"的校训。
下联:文峰,位于钦州城南郊尖山镇,距二中约十公里,该山平地拔起,如笔卓立,乃钦州八景之一。以之入联,使全联富有地方自然与人文特色。春秋,意为历史。意为二中人牢记教育兴国的历史责任,挥如峰之笔,育如栋之才,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谱写的新篇章。彰显二中隐性校训"厚德载物,胸怀天下"的内涵。
上下联分别以"钦"、"文"领起,意喻二中是钦州教育领军之校,地方文化拔翠之所。"江"与"峰"呼应,江起水,峰生风,突显二中在八桂杏坛呼风唤雨,风生水起的办学追求与气势。
"洗墨"与"卓笔"体现学校笔耕墨溉的特点。二中人以江洗墨比王羲之以池洗墨更有气势,也喻二中人效法先贤,敢超先贤的胆识。"卓",在这里是执着,挥动之意,“卓笔”,即挥动如山峰般挺拔的巨笔,以夸张手法,描摹二中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气慨,也与"钦江洗墨"气势相彰,使全联显得气势磅礴,相映生辉。
"育桃李",点明学校的工作职责,"写春秋"突出学校的历史使命。分别体现二中显性与隐性的社会功能,由表及里呈现二中人教书育人,创造历史的的办学责任心和使命感。
整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联,仄起平收,基本符合对联格律要求。用典(羲之洗墨、文峰卓笔、左氏春秋)、比喻、夸张等手法丰富。意象生动而大气,意义浅显而深刻,既有独特的地方元素与色彩,也有鲜明的学校特征与意蕴。也体现校门对联具有地方特征、显示办学理念、激励师生意志的独有特点。●横批: 八桂黉门 上联: 钦江洗墨育桃李 下联: 文峰卓笔写春秋不妥,学府之地应谨慎!-------------------------八桂黉门:八桂-原意为最好,现衍生为广西雅称;黉门-学校之门,意指学校。八桂黉门-最好的学校或广西的学校。不如调换一下位置为“黉门八桂”,只取学校之中最好之意,亦隐含学校在广西之意。上联: 钦江洗墨育桃李 平平仄仄仄平仄--古今同音下联: 文峰卓笔写春秋 平平仄仄仄平平--古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今音从音调上,仄起平收倒是没错,但却粘律了。上联为“平平仄仄仄平仄”,是变格,正格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而下联应与之相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方是正格,现在是“平平平仄仄平平”,与上联的格律基本相同了。不过,若不看格律,意境方面倒是可圈可点。建议联:上联: 钦江洗墨,示范扬帆,文峰卓笔丰桃李;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古今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今音下联: 学海求真,承传善美,武穆春秋报大家。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古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今音横批: 黉门八桂 平平仄仄--古音 平平平仄--今音注:大家--老师是大家,“报大家”--回报老师教诲之德;自己成大家--向社会报告自己的成就;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同事社会也是大家--回报社会给予的养育之仁。武者--力也;穆者--和也。武穆者--文武双全之意,亦有武取天下,文治江山之意。云水霜天拙见,不当之处敬领指正!
●谢谢您的指教!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独具魅力.试写出下列对联的下联.

问题补充:(1)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3)丽日驱寒梅早放,____________.谢谢啦!!
●(1)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__--------立九丈武馆,授刀枪剑戟技艺(2)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表明意愿书写爱莲说辞(3)丽日驱寒梅早放,____________.寒风至暖杏迟开

“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是不是工整对仗,平仄合适的祠堂对联?

问题补充:“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是不是工整对仗,平仄合适的祠堂对联?
●宗功祖德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横批:弘扬家声孝友传家绳祖武;诗书继世翼孙谋。横批:源远流长(备注:孝友—— 指“父慈子孝”与“兄友弟恭。” 朱熹 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绳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翼孙谋——典故语出《诗·大雅·文王有声》:“诒厥孙谋,以燕翼子。”郑玄 笺“孙,顺也……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其敬事之子孙。”联中“孙谋”是为子孙筹划的意思。 朱熹 集传:“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

对联:上联:麒嶺朱雀抱玉兔,是否合平仄?

问题补充:麒嶺朱雀抱玉兔,是否合平仄?
●我认为不合
●对联单一的上联或下联没有平仄韵律之分,只是语句通顺,上下联要讲究对仗工整就可以了。
●还可以的吧

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详细说明平仄

●  对联基本原则: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 △△ △○ △ ○△ ○○ △△ ○(○表平声, △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 ○ △△ ○ △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此外,还有六个比较重要的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现分别简述如下:  1.忌同声落脚  这是就上联或下联各分句句脚之间的关系而言。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各分句句脚的平仄安排,严格说,可以马蹄韵为规则。所谓马蹄韵,指的是句脚平仄安排如马之走步,后脚踏着前脚印走。其平仄格式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作者认为,从对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对联“联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点,以及对联句式的复杂性等因素,其句脚平仄安排的格律要求亦可以“忌同声落脚”为规则。准确一点说,此规则有两点要求:(1)、每边二至三个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全是同声落脚。(2)、每边四个以上分句者,要求各分句不能连续三句(上下联起句及中间分语段时可以例外)或三句以上同声落脚。这种规则理论上简洁明了,运用上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原则性和理论性相结合,又能包容在句脚平仄问题上的几种主要不同意见。以每边五分句长联之上联为例,按“马蹄韵”的规则,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两种正格,另有仄平平仄仄一种变格,共三种格式。按“忌同声落脚”的规则,那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间分语段时)、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等十一种格式皆为合格,且无须分正格与变格。  2.忌同声收尾  这是就上联联脚与下联联脚之间的关系而言。准确一点说,此规则也有两点要求:(1)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分句多少,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即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2)上下联不能同声收尾,即上下联最后一字不能同是仄声或同是平声。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指的是在一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应尽可能避免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成了三平尾。又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三平尾或三仄尾,在平仄单调上并无二致,为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应将二者都作为禁忌,不能只忌三平尾而不忌三仄尾。  4.忌孤平或孤仄  指的是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应尽可能避免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万事皆如意”,若改为“万事俱如意”,即是孤平;又如:“菩提当下现成”,若改为“菩提当下圆成”,即是孤仄。在此,作者对孤平问题拟略加论述。作者认为,联律不必完全依从传统诗律,从联律来说,“在五言或六言的句子中,若只有一个平声,就犯孤平”,此定义更加简洁合理。因为:其一,此定义对平仄的要求,总的看是宽松了一些,符合对联格律的发展趋势。其二,依传统诗律,所谓孤平,还要除句脚外,但对联与近体诗有一个较大的不同,就是尾字(句脚)的平仄要求有所不同,且不要求押韵,所以在联中,尾字(句脚)不一定要单独划出。其三,以字面看,孤,就是一个,孤平的字面含义和实际含义若完全一致,有利于理解和操作。传统诗律的孤平是:在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句式中,除韵脚的平声字外,如果句中只有一个字是平声字,就犯“孤平”。这种定义,实际上,已经把孤平定死在一两个句式上了(具体说,五言“平平仄仄平”变为“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是孤平)。因此,对孤平二字,必须加以附带补充说明,人们才能实际理解和操作。其四,以五言联而言,若只有“仄平仄仄平”是孤平的话,那么,再来看看“仄仄仄平仄”,比较这两种格式,从平仄的死板、单调来看,究竟哪一种更死板、更单调?其五,近体诗,主要是五、七言,因此,在六言联中,传统诗律的孤平概念就不能加以解释,而六言联中,同样可能存在孤平现象。  另外,孤平或孤仄,在平仄单调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古今诗联作者,不管对于孤平,还是对于孤仄,实际上,都是能避免就避免。因此,将二者同时作为禁忌,不仅体现理论上的一致性,也是源于现实情况的。附带指出,依作者上述定义,孤平或孤仄的现象,实际上只存在于五言和六言句中,因为在七言以上的句子中,如果遵守了平仄交替的基本要求,是不会出现孤平或孤仄的。  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这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保持一致。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其中,“纷纷”对“滚滚”,就是叠字相对;又如: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  其中,“修”对“见”、“是”对“如”、“心”对“果”,就是重字相对。但是,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同一位置,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对“成魔”。但有些虚词(之乎也者而矣哉,等等)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异位重字,就是同一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位置。如:  业流不住勿贪境;  命运相同莫恨人。  若将下联的“莫”改为“不”,就与上联的“不”字异位重字。  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是对联之忌。不过,有一种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联中的“它”对“你”,就是异位互重。  6.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所谓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语句,其意思应尽量避免雷同。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神州千古秀”对“赤县万年春”等,就属合掌。当然,出现个别非中心词语(尤其是虚词)的合掌,或者合掌部分在联中比重很小,无伤大雅。一些含义相近的语句相对,也未尝不可。  综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和六禁忌,作者认为,由于现代文学的主流是散文体(或者说自由体),其总趋势也是进一步向散文化方向发展。处于时代潮流中的对联,不可能摆脱这种影响。因此,对联的基本格律,虽然不能被人为地废除和否定,也确实有宽松、灵活、变通的必要和客观趋势,特别是在其平仄方面。但不管怎样,语言之声调是一个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因此,对联的平仄要求,尽管可以宽松些,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人为地加以取消。同时,由于对联的平仄要求,是在继承传统诗律的基础上发展变通而来,对此,楹联界目前的看法还不尽一致,就更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探讨和界定。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19545.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