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2022-11-22 00:21  阅读 169 次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大理的气候四季如春,按理说人们不用戴帽子或头巾御寒,但因风大,男子多用白布包头,而女子的头围则护住了最易受冷的额头,更是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特征

身穿长袍,足蹬靴子是草原民族的服饰特色。高寒大风地区的人穿上袍子,再系上腰带,上下空气不易对流,十分保暖。最有意思的是藏族人穿袍子露出一只胳膊,这是因为高原昼夜温差太大所致。穿靴子不仅是御寒和上下马利索,更重要的是靴子适应穿行在戈壁、沙漠上,有利于保护腿脚。木屐是为多雨地湿而备,在日本和中国的南方尤其多见。

概念分析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其它自然要素作用的结果,同时又影响其它要素的发展。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地理环境之影响:

对生活:1.由于气候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心情与心态,比如非常酷热的地方人们容易脾气暴躁且易发怒;2.山区较多的地方不以交通建设;3.多雨的地方雨具较贵或者做工精良;4.气候寒冷的地方人们容易得病,或者比较深沉不善交流...

对生产:1.主要是资源或能源分布不均,生产受原材料限制;2.缺水地区不已发展需水量大的产业,同理可得很多的结论....

二、地理环境五大要素

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而且某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

作为整体的地理环境又因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的差异,导致了地域分异,使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整个自然景观按一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或变化,具体表现为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但每一个自然带亦可看成是一个综合体。无论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是地域性,都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都要求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必须因时、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搞清地理环境五大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人类活动,对提高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多年来各类考试经常涉及此知识的原因所在。在备考复习中要对此作好充分准备。

三、地理环境的保护

地理环境保护目的是防止自然地理环境遭受过度的人为影响,朝不良方向演化,实现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一个地球,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人口的增长不仅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要与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不能无节制。保持适度人口,同时提高人口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对劳动人口的需求,是人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发展的前提。

2)振兴经济发展,改进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是人类自身生存和进步所必需,也是保护和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保证。贫穷是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源,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经济发展不能脱离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实行保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发展战略。如实行对环境无害的能源政策,发展绿色化学取代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传统化学;鼓励采用无污染生产技术,实现“零排放”;有效利用太阳能,解决人类的能源和有机化工原料的需求。在技术进步的带动下,将经济发展从外延扩大的粗放式生产转变到集约化经营的轨道,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3)改善自然地理环境质量,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提供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另一方面又消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废弃物。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超过了极限,恢复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逆的。

4)大力开展自然地理环境建设。近年来,人们检讨了先是破坏环境,在经济发展后再保护环境的曲折经历,提出了“环境建设”的新概念。所谓环境建设是指人类在与自然合作的基础上,既按照社会经济规律合理组织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又遵循自然规律设计和营建人与自然协调的人类生态系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建设一个人类与自然界互利共生的、更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有具高效的经济潜力;二是保持高水平的生态稳定;三是具备美学价值的环境外貌。

四、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要素有五个,即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 聚落,政治,社团, 经济, 交通, 军事, 社会行为等许多成分.

五、中国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还有形成原因。

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历史上砍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关联。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黄河下游的河流演变与洪水泛滥,造成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科尔沁等地沙丘的出现,也是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的结果。不合理的砍伐,过度的捕猎,使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甚至绝迹。二三百年前祁连山“野牛出饮,数以千计”的情景,已不复见。大兴安岭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绝迹。我国林木种类丰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和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地势成三大阶梯式分布;自然区主要分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

青藏高原,新疆沙漠,山西黄土,云南,福建,两广为山地丘陵,内蒙草原,秦岭淮河一线为南北分界线。

西高东低,成阶梯分布

不清楚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201513.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