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前生竞选手的「生物学习经验分享」

2020-03-03 23:53  阅读 2,410 次

Hello大家好!我回来啦!
这一期是咕咕咕了好久的生物学习经验!本期请到了两位退役的生竞学长来从一个比较高屋建瓴、霸气侧漏、一览众山小的角度来讲讲他们的经历。
其中一位是我们的老朋友老杭弟弟:(以前曾经出过一期采访的专门推送,详细请戳下方的超链接:)
卓越学子访谈——生竞省一小哥哥
还有一位匿名小哥哥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是我的同学,一位非常认真非常优秀的老干部。
鉴于我之前生物考的并不理想,所以就不误导大家啦~在最后我会讲讲我对自己生物学习过程和失误的分析,以及觉得我能够做得更好的地方,希望对你们有些帮助!
Anonymous XGG
生物作为高考理科中一门重要科目,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它对于构造一个具有理性思维个体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一个粗浅地尝到过学习生物带来的快乐的“老腊肉”,还是想(其实是被迫)(都:嗯?怎么可以把真相说出来呢!)分享一下我眼中的生物应该怎么学习。
1、成系统、成体系很重要!
很重要!很重要!
作为一个深受竞赛毒害的孩子,回首再来看怎么学好生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中要有对于整个生物学的体系。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堆积成跟自己差不多高的竞赛用书,盲目地看只会越来越迷糊,概念无法清晰,对于考点的记忆更不可能准确。
而作为高中生物,虽然每一块都学得不深,但是普通生物学中的生化、细胞、遗传、动植物生理、生态的几大核心板块却是都实实在在地涵盖其中。
宏观的生态部分与细胞、分子很难产生联系;遗传的学习方法又和其他板块完全不同,都会造成一种生物学得杂乱无章的感受。
这时必须建立一根清晰的学习生物的轴,从微观到宏观,每一个板块内部的知识总是会有串联与联系的,把握了基本的体系才能让自己在巨大的背诵量面前有条理的去记忆,考点只是这根轴上添枝加叶的附属品而已了。
例如,微观部分从几大基本营养物质出发,每种物质的化学构成,作用的核心是什么,到细胞结构中细胞膜、细胞器、以及功能上的细胞信号转导、细胞衰老等,这些是一条比较容易把握的脉络,同时前后知识的相关性也能得以体现,学习完细胞膜后就能对于脂质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
好的第一步就是掌握好整体的知识框架,这样再去记忆才会不那么杂乱,也不会出现记混等的情况。
2、学会利用材料题去拓展学习
高中的生物知识主要局限于整个生化反应的步骤和基本过程,但是不会要求学生了解其中的机理,在高中学习压力这么大的情况下再去课外自学没有很大意义;但是在平时的刷题中经常出现的材料题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材料题无非为两类,第一种就是大学课本上某个知识点,第二种则为将近年来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它们都通过重新组织语言来考察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但是如果你对这个“新”知识有准备你就能容易地知道这道题想考察的本质。
我确是有同学这样做的,他会将他认为有价值的材料题中的材料进行搜集,并且大致了解它的机理。
材料本身也是很杂乱的,要想能有效率的整理仍是需要对整个生物体系的把控,你需要能很清晰地知道这些材料归属于哪个版块的哪些部分,能与哪些现有知识产生联系。
例如当时做光合作用题时经常做到的光呼吸,C3、C4、景天科植物的代谢,实际上就是想考察我们对于光合作用的理解。很多材料确不是很难的知识,有所了解就会让你对现有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3、不是所有理科都需要疯狂刷题!
生物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无论竞赛还是高考,生物的重要性都比不上同在理综行列里的物理、化学,花在生物上的时间也不会那么多,同时生物的学习方法也和上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物理需要你对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其变形有深刻的认识,而培养这样的认识就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化学也有类似的道理。
但生物不同。
在竞赛和高考学习中老师都很强调生物并不需要过于大量的刷题,清晰、准确的把握高中整个生物学习的脉络,对每一个板块中知识如何展开和每个章节中重难点,易混淆点的把握才是学好生物的关键。
高考中不可能出现如果你没做到过这类题你就不会做的情况,只要充分掌握好课本已有知识,并且有很好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再辅以一定题目的练习就能在高考生物中脱颖而出了。
以上主要是从高中学习生物上的一点点个人拙见,当然这仅仅是我认为为了考试我们需要做到的,但是对于生物学的学习显然不能只是对已有知识的理解,生命科学发展之迅猛以及可以探究的问题是超出我们想象的,还有很多很多问题等待着解决。
不要仅仅因为高考局限了自己的视野,如果可以,多看看一些前沿的研究是能开阔我们的视野的(拿去日常装逼也能显得有水平点啊!)
HZDD
在都都不知道几次的催促下(都:嗯?怎么连你也空口说真话?),我决定自欺欺人地忽视我已经忘记大部分生物知识的事实,并试图谈谈自己对学生物的理解。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化生环材从21世纪的灵魂专业(“21世纪是…的世纪”)变成了某乎上标准的劝退专业。至于原因,配图一张即可理解。
上图告诉我们,学好生物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有:
1. 欧
2. 氪
3. 肝
用常言解释一下,即:(1)天上掉馅饼,白给(2)成为人民币玩家(3)努力。
其实生活中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至少需要三者中的一个。
然而,一个人的欧气非人力所能掌控;氪金能力为人力所掌控,可掌控的人毕竟不是你自己。
剩下需要讨论的就是肝。每个人肝的大小都不一样,非后天的言语所能改变,所以只能讨论肝的方法,而不讨论肝的程度。
简而言之:怎么肝?
从结束生物竞赛回首反思的角度来说,当时团队里显然存在着两种学习模式(指倾向于某种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采用某一种)。
一种,是像我的同学L那样的超能背模式。
他有一本堪称恐怖的知识总结本,上面是数千个散点化的知识点;
还有一本错题本,上面记载着他所有考试中的错题,通常形式是一句话概括题目+答案。
毫无理由的,他就能把上面看起来没啥关联的知识都背出来。
还有一种,是像我,除了一些口诀/歌诀之类的没有很认真地背过比较散的知识点,而是试图去理解,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串联起来,考试是便经常冥思苦想,搜索自己的记忆库。
请注意,大家总说要注重理解,不能死记硬背。但生物老师告诉我们:带“绝对”性质的选项一般都是不对的。因为理解不一定是好的,毕竟,很多东西是没法理解的。
(一段题外话)至于现在的结果么,我现在知识基本都忘光了,也就能去水水生物科学导论的A,让我学生科专业课的话肯定要好好看书(遗传学除外,嚣张.jpg)。而至于L还记得多少我也无从知晓了。这告诉我们一条不变的真理:不学是会忘的,并且速度超乎你的想向。
至于对当时学习情况的影响,反正一通分析最后肯定得出一个烂俗结论叫做采取中庸之道。打个比方,“介于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和堂吉诃德的鲁莽冲动之间的便是自我控制”。
具体来说就是平时多理解,该背的东西好好背。
举个例子:“维生素D/A/K/E/B1/B2/B6/H/F的活性形式是什么”就没有需要理解的地方,也没有供你理解的空间,而他们的代谢途径不好好理解肯定背不出来。
所以这一点烂俗的结论之所以在生物学中比较重要(当然高中生物爱咋学咋学,学得多了才得有方法),就是因为生物学中存在大量像上述例子一样的极端知识,即不提供理解空间的纯死记硬背知识,和你再死记硬背也背不出来的知识。
对此有明确的认知,针对不同的知识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学好。
卡通像素风出租车分割线
DUDU
两位xgg都从比较高端的方面给出了建议,我作为一名非常业余、业余到生物地平线的选手,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踩过的雷区吧。
我那一届学生物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竞赛班绑定了选考科目,因此我们班没有统一开设生物课,而一意孤行选生物的我就得走班旁听了。
不过也很幸运,遇到了很有趣的老师,一直帮助我、引导我;就算在生物成绩出来的那一天,也安慰着考得不理想的我,告诉我我的才能一定可以闪耀。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动。也许这也成了一部分我后来选择学医的原因吧。
所以我不为我的选择后悔。因为喜欢,所以本身就不存在如果。带着这样的心态去选科、去参考,也更加豁达。
哎鸭,跑题了。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点,也是之前两位xgg讲过的:知识一定一定要成体系。
我当时学习生物最大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今天跑去听一堂课、明天因为课程冲突又没法去听了,造成学选修三的时候断断续续、没能把知识串成一条线。
只记忆散点知识,导致我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没有正确的把握。而且第二次选考恰好考得特别特别简单,唯一的难点就在于选修三的填空,也刚好打到了我的薄弱点。
第二点,就是一定一定要重视书本。
相信大家在其他地方里已经看过无数遍说要熟读教材,但大多人却是“道理我都懂,但就是不去做”之所以不去做,其实原因非常简单:
“你还没有意识到做这件事情到底有多重要。”
的确,数学物理甚至包括化学仅仅看教材都是不够的,因为考试题目的难度和深度都不是只看教材可以解决的,但我希望你记住:“生物和他们不一样。”
我从知乎回答里摘录了一个回答,它很精准地点出了生物教材的重要性:
想解释这个不一样,要从学科特点出发。数学物理包括化学这种传统理科都是推演式的,特点是:过程基于逻辑推理、答案清楚明白、没有多余的解释空间。
换言之,因为推演式的学科具有天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那么无论教材如何、教辅如何、老师如何,针对同一道题目正确答案都是唯一且没有争议的,老师们只要想方设法让你们能算出那个正确答案就好。
而生物不一样,生物是一门解释性学科(这也是他被看做理科中的文科最本质的原因)。什么叫解释性学科呢?不是让你用手上的数据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出一个答案,而是让你对一个生物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关键就在这里,解释是具有主观性的,对于同一个现象,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历史、政治是不是也是这个特点?),举个简单例子,大学《生物化学》教材里,仅仅是“细胞呼吸”这一个话题的内容就多得令人绝望,但书中的内容大都冠以“XXX假说”的名字,说白了,大多数都是顶尖科学家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其中一个解释。
而这些解释中最被普遍接受,最没有争议,在被精简得不能再精简后才被选入了我们的高中教材,这意味着某些在高中阶段看似没有道理的解释如果被放在更高的层面上是有可能说得通的,但我们却不能奢求所有学生都有能力掌握超纲的解释模型不是吗?
所以,生物教材远不仅仅承担了提供知识点的功能,他还负责诸如: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规范过程描述的用语、提供可用于解题的标准思维框架甚至直接提供“套用”类题目的标准答案…
所以老师才会告诉你:“生物考试无论遇到什么题目,不要慌,永远都要回归教材,并且一定能回到教材。”
我生物选考的那两次,一次很难,一次很简单。现在的选考套路谁也说不准,这也就要求考生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才能得到高分。
考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细节题 - 考查“套用”的能力。
涉及典型知识点和对易混点的辨析,最具代表性的题目是非计算类选择题,同时也包括大题中原文填空类题目以及教材实验类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读完题目(甚至是试卷发下来扫视试卷的那5分钟)你就知道自己会还是不会。
简而言之“知道就会,不知道就不会”,很明显,这类题目不需要变通,考的是你有没有把知识点背下来,或者说你能不能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套用”到试卷上。
2)应用题 - 考查对“套路”的掌握。
涉及典型题型的考察,最具代表性的题目就是试卷上所有计算题,如光合、呼吸作用的计算、以及最让人头疼的遗传计算题等等。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读完题目一定无法直接反应出答案,需要识别题型,根据过往刷题的经验找出题目突破点,从突破点入手完成整个过程的分析,然后利用典型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简而言之“仅仅知道知识点不够,需要依靠过往的解题经验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而完成整道题目的分析”,很明显,读懂题目然后利用相应解题的经验完成题目的归类和分析是最为重要的,也就是把平日里学到的解题“套路”应用到新的题目中。
3)分析题 - 既考“套用”也考“套路”
这类题目是典型的“纸老虎”,看来厉害实则不堪一击。看起来厉害不过是出题人引用课外的材料,让你第一看看完处于懵逼状态,但分析后其实都是可以用课本知识解决的。过程也相对简单,第一步识别出对应的教材知识点,然后运用课本中重点强调的思想方法(如假说演绎、类比推理法)进行分析验证即可。
很明显,识别知识点依然是对知识的“套用”,而利用思想方法或者常见实验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便是对“套路”的应用。
生物这门学科啊,说难真的很难,但说简单,如果像上面两位xgg那样打通了任督二脉,生物高考也真的可以很简单。
所以大家加油叭!摸准门路,该背的背起来,该想的想清楚,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36015.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