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鉴赏)

2020-07-18 18:16  阅读 753 次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中国传统文学的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的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叹历史人物中。他们或感慨岁月沧海桑田,或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或对历史独抒机杼,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咏史怀古诗,情景交融,苍劲悲凉,在思想、艺术上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咏史怀古诗。

概念: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浏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抒发感慨的诗歌。

其实,咏史诗与怀古诗在写作上略有区别:咏史诗,主要抒发作者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评价,在书斋中便能写作,因此不必亲临古迹,通常无景,长于议论。而怀古诗,通常要亲临古迹借景而引发怀古之情,因此诗中有景,并长于情景交融。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都比较苍劲悲凉,因此将二者合称为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中作者所临古迹通常有:

这类诗歌常用的手法主要有:用典、对比、反衬、虚实结合等

那么如何快速判断这类诗歌呢?

咏史怀古诗的诗题中通常有:咏、怀、怀古、揽、登、游、古迹名、历史人物名等字眼;如《赤壁》(杜牧)、《念奴娇•赤壁怀古》、《咏荆轲》(陶渊明)、《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等。还可以通过诗句具体的解读进行判断。如《夏日绝句》(李清照),全篇都围绕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展开议论。因此也属于这一类型的诗歌。

根据咏叹对象的不同,我们把咏史怀古诗分成以下几类:

(一)咏叹古迹类

这一类诗歌作者通常亲临古迹,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到景物与人事:

这类诗歌的总体情感是怀古伤今,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物是人非、昔盛今衰、沧海桑田、自然永恒。

例如: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首句“江雨霏霏江草齐”,描写了一幅暮春三月,江南细雨如丝,水草丰茂如茵的画面。可是在这优美的江南雨景中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六朝如梦鸟空啼”,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仅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作者用年年常绿的“无情”之柳,将自然永恒与人事易逝暗相对比,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表达了昔盛今衰、物是人非、自然永恒的感慨。

此篇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二、古人古事类

(一)作者身处其中

这一类作品表面上看是咏叹古人、古事,但作者目地并不在此,他们只是抓住了历史的一些影子,用古人、古事作为自己抒情的手段,端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此类诗歌虽“言在彼”,而“意在此” ,但作者所怀之人,所忆之事也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一种抒情的手段,它们必然要与作者经历或创作背景有一定的联系,这样才能有效的为中心情感服务。因此,鉴赏这一类型诗歌的方法大致是:

(a)明确史实,把握咏叹的对象及作者对其的情感态度

结合历史知识明确诗中所写何人何事,并根据具体诗句明确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如果咏叹的是正面人物,作者对其大多是艳羡、追慕。而如果是反面人物,则多是讥讽与贬低。

(b)联系现实

根据注解或所掌握的知识,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c)寻找史实与现实的联系点

这是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关键一步,在“历史”与“现实”间找到这个联系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便可清晰可见。

因作者创作目地不同,这一类又可以如下细分:

1、 借古抒怀

例如:

(1)对比失落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它融景、事、情为一体,也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作品。本词咏叹的历史人物正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周瑜。在作者笔下,周瑜婚姻美满,丰姿潇洒,以儒将的风度从容指挥赤壁之战,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格局。无疑,作者对其是艳羡的。而作者自身呢?此刻的苏轼,年届五十,“早生华发”,又刚刚经历“乌台诗案”的打击,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与周瑜不可同日而语。由此作者在自身与周瑜的强烈对比中,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郁愤。

又如:

(2)同病相怜型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这首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阐明史实:昭君貌美却因画工而无宠,远嫁匈奴,一辈子生活在异国他乡,死后也葬在了塞外,但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故乡,生则不能归汉,唯有死后魂归故土。对此遭际,昭君自己是怨恨的,从“独”,“空”二字可见作者对其也充满深切同情。

作者为什么要咏叹昭君呢?此刻,作者正处于人生的晚期,他在西南天地间四处漂泊,有志难伸,远离故土的处境与昭君的貌美无宠、远嫁他乡十分相似,诗人在写昭君怨恨之情的同时,也是在感慨自身,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和对故乡浓浓的思念。

借古抒怀这一类别作者常表达的情感大致有:

1、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

2、 感慨功业未就,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3、 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2、借古讽今

泊秦淮①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②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1)秦淮,即秦淮河,经南京流入长江。

(2)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营造了秦淮河边迷濛冷寂的夜色气氛。秦淮河在六朝古都建康城中穿城而过,两岸酒家林立,历来是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终至亡国。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因此,“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联系时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此刻的大唐早已盛世不再,国势衰微,可这些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较为清醒的杜牧,正是通过此诗来讽刺那些不汲取历史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权贵并表达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

借古讽今这一类别作者常表达的情感大致有: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奢侈

2、 劝诫统治者吸取教训,勿重蹈覆辙

3、 担忧国家前途命运,关心百姓疾苦

(二) 作者置身其外

这类作品作者通常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事件独抒机杼,更为理性的发表自己对史实独道的见解,启迪后人。

例如: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这两首诗咏叹的的是同一历史事件——项羽“乌江自刎”。

杜牧以诗人的眼光,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指出出色的战自将百折不挠,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王诗更为冷峻地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39461.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