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是他们,不是你

2020-11-22 02:32  阅读 486 次

《问题餐厅》的题材并不讨巧。第一集开始,它就棱角分明地告诉大家:我是来说女权的。这可能会让很多人心生反感。毕竟大伙儿看电视剧,只想图个乐子,并不想学习什么人生经验。而且,整部电视剧20集,每集30分钟,想要讨论的东西却堆积如山:家暴、酒桌文化、性别歧视、职场欺凌等等,为节省时间,配角的刻画往往蜻蜓点水,被一带而过了。尤其是扮演反面角色的男人们,脸谱化得吓人,你很难相信,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把这么多直男癌汇聚到同一家公司里来。
抛开以上缺点,此片还是一部不错的励志故事。女性朋友们应该能从角色身上找到一些共鸣,得到一些鼓励。
《问题餐厅》最励志的情节,不是女主角辞职后经营的餐厅首次实现盈利,而是出现在第二集:她推着一桶又一桶的颜料,走进曾经就职公司的大楼,找到那些曾经欺负过她和她朋友们的上司、同事,把颜料水狠狠泼到了他们身上。
荧幕前的观众们拍手叫好:这种事情我他妈早就想干了!
“复仇,只有愤怒是不够的。快乐而精彩地活着,也是复仇。”这是女主角在第六集里的一句台词。
那么,女主角为了复仇,到底都做了什么?
她不仅向前同事泼了颜料,还开了一家餐厅。在开餐厅的同时,还顺手营救了一帮子问题少女:有筹划从前夫那里夺回孩子的家庭主妇,有从小被父母遗弃的二次元少女,有一心想进大企业却屡屡碰壁的名校学霸,还有被客户强奸未遂的高中同学。《问题餐厅》的剧名由此而来,小小的餐厅里,汇聚了形形色色的女人问题。有点儿像《银魂》里的万事屋,开店只是个幌子,找麻烦才是正事。
快乐和精彩,不是女主角一个人的。这个餐厅里许许多多个女人,带着各自的仇恨,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活出快乐和精彩,才是最好的复仇。
这些女人的共同敌人,不是男人,而是世俗的偏见。世俗的偏见不仅压迫女人,也压迫男人,压迫每一个想要剑走偏锋,活出点儿意思来的普通人。
比方说我吧。
从小学开始,我就特立独行,对所有运动玩乐皆不感兴趣,唯独爱看书。爸妈为此操碎了心:在他们看来,男孩天生就该野,该上房揭瓦,闹天闹地。为了让我变得“合群”,变得“和别家的孩子一样”,他们想了很多花招——把书全部藏起来,每天到时间就赶我出门,帮我报名参加足球培训班,等等。
很早我就学会与父母斗智斗勇,他们若是打发我出门玩,我便会潜入离家不远处的一所废弃工厂,找出偷偷藏在那里的书,争分夺秒看上一会儿:买书钱都是平时从伙食费里抠出来的,也不能在外头待得太久。家里人精明得很,要我太久不回,他们是准知道我干嘛去了的。
从高中以后,他们便不再拦我了。一来是拦不住,二来则是,因为看书多,我的语文成绩在学校极为拔尖,大会小会,班主任都要说起我的名字。现在他们知道写字也能赚钱后,便更加不会阻拦了。有时说起小时候,为看书把我打得上天入地的事时,他们也只是笑笑,说,过去的事了,还提什么。问得急了,逼出一句:我那还不是为你好!
是了。世俗的偏见,有时包着精美的糖衣,这糖衣便是三个字,为你好。
波伏娃在《第二性》里说过,女人并不是天生为女人的,所谓的女人特质,都是社会后天强加给她们的。我以为,男人也是如此。世俗的偏见给予男性大量豁免权,但也让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必须赚钱养家,必须出人头地,必须在五道口买一套学区房,等等等等,压力很大。也难怪现在上班族,三十出头就开始秃顶,四十出头就没有性生活了。
大家都知道,“娘娘腔”对男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恶劣的侮辱性词汇,要你敢在东北这么骂人,可能会闹出人命来的。
其实细细想来,“娘娘腔”三个字,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像女人似的”。所以,说一个人像女人,就是对他很大的侮辱。相反,我们夸一个人,就会说他“很有男子气”。不信你看看现在的娱乐圈,女明星们剪个头发穿身西服,就紧赶慢赶发通稿,给自己哥啊爷的封号了,天天撩这个撩那个,还有一大群不谙世事的初中生在微博里追着喊:x爷,艹我。
说人像女人就是诋毁,说人像男人就是夸奖,这,便是世俗的偏见。
我从小在这偏见下长大:不爱踢足球,不爱体育课,不爱跟别的男生一起满嘴跑火车,还特感性,一激动就哭,为这些事儿,没少挨打挨骂。
在还不懂事的年纪,我也试着学过踢球,试着讲过荤段子,试着在情绪高涨时故作坚强,憋住眼睛里的泪水,很辛苦,但误以为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但因为怎么努力也不见成效,便也随它去了。直到现在,那些曾经让我心生仰慕的“男子汉”们,似乎也没有变成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甚至还没我本事,我便懂了:我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们。你们口中的天经地义,其实是一堆狗屎。
虽然男人也是偏见的受害者,但毋庸置疑,女性受到的伤害往往更深。
从小到大,女性证明自己的途径似乎只有一个:嫁个好人家。留给她们的工作,就是演好男人身边的依附角色,且尺度极难把握。如果女人醉心事业,一心想干出一番成绩,大家会觉得她咄咄逼人,冠名以“女博士”。如果女人把全副身心投入到追逐男人之上,大家会觉得她心机深沉,冠名以“绿茶婊”。如果女人无惊无险地撑到了结婚,百依百顺地照料丈夫,大家又会觉得她乏味,冠名以“老大姐”。
总之,似乎一个女人无论怎么做,都不对。
这样一群在社会里四处碰壁的女博士、绿茶婊、老大姐们,聚集在一起互相扶持,学着挣脱社会偏见这幅沉重的枷锁,便构成了《问题餐厅》这部电视剧。虽然说教色彩稍显浓厚,但不洒狗血,不灌鸡汤,而且台词金句很多,是一部颇为可爱的剧集。
当然,偏见这幅枷锁,不是说想砸碎,便可以砸碎的。每个人生下来面对这些偏见,天天洗脑,误把谬论当作了真理,更以为全天下所有人都该这么活着。不仅自己戴着枷锁,还用这沉重的枷角来杀人,美其名曰:为你好。
《问题餐厅》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女主角领着被抛弃的家庭主妇,向她丈夫理论。丈夫不以为然:牺牲?她不就是做做家务吗?这是女人应尽的本分!主妇一脸的低眉顺眼,认为丈夫言之有理,毕竟,之前的女人,包括她的婆婆,就是这么一辈子过来的。但女主角不服:从早到晚工作16个小时,全年无休,就算请钟点工吧,按现在最低时薪30块算,一个月也该付她14400元。你免费享受了这一切,却还说这是她该做的?
你看。社会里满塞的偏见,根本禁不起逻辑和道理的检验,只用轻轻一捅,这层窗户纸便破了。但很多人被它蒙蔽双眼,就如此浑浑噩噩地过了一辈子。
从来就没有一条法则,可以套用到每一个人身上。谁也没有权力规定:事业有成是衡量男人的唯一标准,回归家庭是所有女人的唯一归宿。最近“女权主义”四个字,在网上被吐槽得很厉害,甚至有妖魔化趋势。其实说到底,女权追求的,不过是人权二字而已:男人和女人放下偏见,互不干涉,想干嘛干嘛去,自由奔放地过完一生。
前段时间大火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里说:女人太难了,不停地被社会推着走。上学时说要找好工作,找到好工作说要找好老公,找到好老公说要生一堆孩子,他们告诉我,这才是女人的幸福。
其实男人何尝不是如此:上学时说要找好工作,找到好工作说要迎娶白富美,迎娶白富美说要买学区房,买了学区房说要当大富豪……简直没个完了。大家活着已经很累了,偏偏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小孩还要不停地互相伤害。我就问问你们,有意思吗?
按在北京买学区房的标准衡量,我肯定是个失败透顶的人了,甚至不配称为男人——当然了,非要这么算,大多男人都不配称为男人了。
但这不重要。我早就放下买学区房的执念了,学足球、讲荤段子、成为人上人的这些执念,我也早就一并放下了。如今我能吃能睡,会恋爱会冲动,我觉得我还是个男人,并没有缺少什么。
我希望女人也能放下执念。想外出工作就外出工作,想回家煮饭就回家煮饭,别给自己那么多条条框框:没人可以决定你该活成什么样子。女性朋友们,生命的前半段,社会可能给你们灌输了许多狗屎:二十三岁工作,二十五岁结婚,二十八岁生孩子,三十岁前生二胎,等等等等。现在你们可以把这些狗屎从脑子里拉出去了,活得精彩,用亮闪闪的人生,去扇那些满嘴喷粪人的耳光。只要你乐意,十八岁生孩子又如何呢?只要你乐意,八十八岁不结婚又如何呢?
当然,也请你们在做自己的时候,留男性伴侣们一条活路:不要再逼着他们认口红和买包包了。
我非常喜欢《问题餐厅》里,女主角在第一集中说出的一句台词:女人幸福了,男人不也能得到幸福吗——就是这个理。
放下执念和偏见,去过自己的精彩人生吧。要谨记:有问题的是他们,不是你。
来《问题餐厅》看看吧:跟着女主角一块儿,掀翻偏见,活出自己。每周二、四晚20点更新两集。会员可提前观看下周剧集。
▼ ▼ ▼
点击回顾以往文章
猫、钱钟书及文艺青年作派
春游、赏樱及中产阶级焦虑
北京女子图鉴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42885.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