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教育:这些年被PUA毁掉的中国小孩

2021-01-23 21:03  阅读 1,169 次

本文内容贡献者:
教育伙伴-鱼sir教育伙伴-舒钧豪
教育伙伴-张雨薇
不要以“鸡娃”之名,PUA你的孩子。
PUA,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源于男女交往领域。由于它指向明显的精神控制,后期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如亲情、友情等情感范畴。
鸡娃里的PUA,更准确的描述,应该用日本教育界发明的一个词:教育虐待。
日本一位教育记者专门深入调查“教育虐待”现象,2015年将调查结果成书出版。
一种更为隐秘的暴力:教育虐待
1.日本一位父亲小时候为了升学拼命读书,他觉得自己当年能撑下来,儿子也一定能。于是,只有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每天课后得用4小时继续学习,节假日在家学习时间延长至8小时,用餐30分钟。遇到作业不会做,会被父亲责骂甚至泼水。到了五年级,孩子精神崩溃,最后拒绝上学,不再出门。2.日本名古屋48岁的父亲佐竹宪吾,习惯于用小刀恐吓孩子学习。2016年的一天,12岁的儿子早上起床晚了,又有些磨蹭,激怒了父亲。在争执过程中,佐竹宪吾不慎用刀误杀儿子,酿成悲剧,被判13年。邻国日本,相比中国,教育竞争的激烈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两个极端教育案例发生的背景是,他们有着和我一样的关键战役——小升初。许多日本父母不信任公办学校,认为只要孩子考入私立初中,那么今后的人生便会顺遂许多。但私立初中的竞争相当激烈。上图是2019年东京23区小学生升入私立中学的比例。最高的文京区为42%,千代田区为39%,中央区为38%,23区平均录取为22%,也就是说5人中仅1人能升入私立初中。残酷的升学率,逼着日本父母不断向自己的孩子施压。他们认为,如果连小升初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更别谈应对以后的压力了。再加上一些父母觉得当年的自己也是如此苦熬过来的,孩子总不会更差。这种氛围成了滋生“教育虐待”的土壤。2011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教育虐待”一词,意为“要求孩子超出其承受能力地学习”。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毫无成就感,且表现出绝望时,说明正在承受“教育虐待”。教育虐待是一种更为隐秘的暴力,不易被察觉。它最大的特点是擅于用各种“无比正确”围剿孩子,直至将孩子逼至绝境。当然,它也是有迹可循的,家长可以做个简单的自测:a.是否觉得孩子和自己是不同的人?b.是否承认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主动选择的?c.是否将自己的理想投射到孩子身上?d.有除孩子之外自己的生活吗?如果这四道题,你的答案分别是:否、否、是、否。那你对孩子进行“教育虐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教育虐待最大的杀伤力,不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爸爸夺走了我生存的热情”
家长可以跟着鱼sir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上文提到的第一个案例。日本小男孩3年级开始准备小升初考试,当时父亲告诉他,这会为他今后的考试增加经验,“于是,我就带着轻松的心情去挑战。”(孩子三观其实挺正的)但当小男孩努力学习,成绩不见进步时,父亲慢慢变了。他开始严格管理时间,强迫男孩学习。工作日课后4小时,休息日8小时,吃饭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中国的一些孩子学习时间应该远远超过这些吧)虽然男孩每天都和父母一起在客厅学到深夜,但相互间的对话渐渐减少。父亲的怒火则进一步升级。如果男孩回答错误,父亲会大声嚷嚷、猛敲桌子,甚至泼水。男孩则吓得连父亲评分时的“钢笔声”都害怕,害怕到身体僵硬。父亲的愤怒还会冲向母亲。深夜,男孩躺在床上,听到父亲训斥母亲“成绩不提高是你的错”。此时,他脑中会浮现以前父亲经常带他去迪斯尼乐园玩的快乐回忆。在面对父亲的愤怒时,男孩内心总是挣扎不已,难以自处:“我希望他能认可我。我觉得不能达到爸爸理想的自己是不行的。但是,被骂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出来。而且我不努力的话妈妈也会生气。”一天早上,临近去学校的时间,男孩发现自己无法从床上爬起来。他竭尽全力、鼓起勇气告诉父亲,“爸爸,我不行了。”此后,男孩就再没去上学了。这件事发生在他上五年级时的秋天。换句话说,父母用两年时间,成功毁掉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在后期的心理咨询中,男孩开始无法开口表达,因为太过恐惧。直到医生为他营造了足够的安全感,他才几乎以控诉的方式喊出:“爸爸夺走了我生存的热情”。而父亲,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完全相反:“这么点事都做不了,将来怎么办?人生就是竞争。我在学校、公司也是这样咬紧牙关努力着。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而做的。”这位父亲认为初中考试是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掌握生存之道的第一步。这套说辞,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每次想着要和孩子沟通时,估计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鱼sir觉得,这种想法和上一代的“为你好”本质上没区别,且在知识的包装下变得更高级和不易察觉,不禁令我联想到最近的一个热词:PUA。不要成为PUA孩子的父母
教育虐待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父母对孩子实施的PUA。在整个被逼应试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精神世界随着家长强烈的情绪,不断被摧毁、重建,直至扭曲、崩溃。面对父母的责骂,多数孩子会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很没用,对不起父母,甚至产生自我厌恶。为什么会这样?这“归功”于日本父母微妙的平衡。新一代家长在教育上,都想表现得更加理性、开放。因此,每次动怒前,都会先找好充分的理由。这些理由鱼sir在前文提到很多,反正每个听起来都无比正确。家长的目的很简单:让自己的行为正当化。可仔细一剖析,很多理由都是“披着理性外衣的攻击”。比如骂孩子“废柴”,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和自己小时候比,唯独不基于孩子的性情和特点做评价。处于其中的孩子呢?他们通常毫无招架之力,倾向于同意是“自己错了”,不去怀疑,更不可能去反驳。尤其是当家长找到了一条所谓的“成功路径”,便会更用力。这种“确定性”会凌驾于一切其他准则之上,主导家长的教育行为。如果是15岁以上的孩子,他们由于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并开始逐渐渴望独立,或许能对父母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或干脆充耳不闻。但是小学生往往会100%接受父母的话。不知不觉中,他们会开始“装成大人的模样”,用父母时常挂在嘴边的道理责备自己,用强硬的话语激励自己。可实际上,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小学生都还处在很稚嫩,很容易受伤的阶段。而当他们无处纾解的时候,便会走向崩溃。日本身心医学会会长川畑友二接触过数十位三年级至初一的孩子,他如此描述他们:“身心都已疲惫,自律神经也大乱,且不只这样,心情变得忧郁、寂寞,精神不稳定。”鱼sir理解,剧烈变化的时代,常常搅动着家长内心的不安。这种不安伴着焦灼、迷茫。但鱼sir觉得,这种状态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也是人生的常态。更重要的是,它远不及毫不犹豫地去做可怕。日本教育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那些热衷于“教育虐待”的有毒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迷茫”。若从这一角度来看,民办校摇号后增加的不确定性,不安感,未必全然是坏事。最后,家长们可以反思一下你对自己的孩子PUA了吗?对此你有些其他什么看法呢?欢迎加我微信与我聊聊你的想法。与我交流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加我微信已测评100+教育培训机构为1W+家长提供1对1深度教育咨询原创声明:本文机构测评观点和教育理念系鱼Sir原创,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鱼Sir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链接或者其它方式复制鱼Sir原创文章的内容,否则,鱼Sir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也希望家长支持原创,远离抄袭。文章有用点这里

本文地址:https://www.ehuixue.com/44295.html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慧学在线的微信号,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